- +1
初秋资讯新鲜出炉 ,请查收!| 吉锦第60期
原创 请关注 吉林大学 收录于话题#吉锦17#吉林大学50
吉锦速览
01
校党委书记姜治莹、校长张希看望新生并检查迎新工作
9月18日是吉林大学新生入学报到的第一天,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的2万余名2020级新生怀着对大学生活的憧憬,走进吉林大学,开启青春新征程。校党委书记姜治莹、校长张希先后到吉林大学南岭校区、南湖校区、和平校区和中心校区,看望2020级新生,走访慰问迎新教职工和学生志愿者,检查各校区迎新工作和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党委副书记冯正玉以及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上述活动。
一日归属吉大,一生念念不忘。相信经历了在疫情期间备战高考的锻炼,克服更多困难的2020级新生,定会在吉林大学梦想起航,绘就崭新画卷。
02
校党委书记姜治莹调研财务工作并看望一线工作人员
9月14日上午,校党委书记姜治莹到财务处调研,看望、慰问财务系统一线工作人员。姜治莹强调,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发挥财务工作在推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调控作用和支撑功能,担当实干、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廉洁创新,推动全校财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姜治莹考察了财务处各科室、经费监管办公室和财务服务大厅,听取了关于编制预算、财务管理、薪酬与奖助学金、收费管理、国有资产及国库资金、财务信息化、科研经费管理等情况的介绍,围绕机构设置、重大项目资金管理、保障重点支出、内部控制建设等问题,与工作人员深入交流。姜治莹充分肯定了近年来财务工作取得的明显成效,感谢一线工作人员为学校财务工作作出的贡献,并向大家致以诚挚的祝福。他强调,财务是学校运转的中枢神经,在学校事业发展大局中举足轻重,抓好财务工作,事关学校发展和师生切身利益,要把握新时代高校管理的特征,树立成本管理意识,坚持预算管理的刚性,开源节流、依法依规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切实管好学校的“钱袋子”;要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方式,提升窗口服务质量,简化手续,提高效率,主动服务师生,提高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要深入研判经济形势,科学谋划目标任务,提前布局明年预算编制工作,为“十四五”发展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奠定良好基础;要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纪律严明的财务干部队伍,不断提高工作质量,确保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利锋,党委办公室、财务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
03
校党委书记姜治莹赴地球科学学院调研
9月15日上午,校党委书记姜治莹到地球科学学院调研。姜治莹强调,学院要拓宽国际视野,强化责任担当,提高地球科学学科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能力,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上,留下吉大人奋斗与奉献的闪亮印记。
在地球科学学院地球演化实验室,姜治莹考察了地层古生物实物标本、化石标本、古脊椎动物标本、古果伴生植物群标本和环球演示系统,了解地质学的发展情况,并与科研人员进行交流。他表示,这些化石标本的背后饱含着几代地质人的心血和汗水,是课程思政的最好载体,希望大家传承和弘扬老一辈地质学科研工作者的精神,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奉献精神,使地质学课程焕发新的活力。
姜治莹走进吉林省油页岩与共生能源矿产重点实验室,听取关于实验室建设背景、研究方向、科研进展、发展规划、人才引进等情况介绍。他高度评价了实验室研发的原创性科技成果,勉励师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巩固扩大领先优势,并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努力打造具有顶尖竞争力的优势学科和实验基地。
在会议室,姜治莹与学院领导班子、教师代表进行座谈。地球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杨洲主持座谈会,院长单玄龙围绕学院历史沿革、基本情况、学院“双一流”建设和发展规划、年轻教师引育、实践教学改革、科研聚集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等方面进行汇报。与会人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从地学学科的发展、面临的挑战、存在的困难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推动学科建设的设想和建议,并围绕立足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瞄准国际地学前沿科学问题和国家急需矿产资源,发挥吉林大学区位优势和综合性大学优势,推动多学科交叉等方面进行交流。
在认真听取大家的发言后,姜治莹对地球科学学院的办学成绩、发展态势和学科优势给予充分肯定,并代表学校党委和张希校长向长期以来奋战在一线的教职员工表示亲切问候。他指出,地球科学学院是一个有着深厚学术底蕴和优良学术传统的学院,在李四光、俞建章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引领下,经过几代人的栉风沐雨、励精图治,学院工作扎实、成绩显著,在队伍建设、科研产出、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领域取得了喜人成果。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科学研究水平提出更为迫切的要求。在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这些都对涉及国民经济命脉、影响国家战略布局的地学学科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地球科学学院快速发展的春天正在来临。
姜治莹强调,要拓宽国际视野,大力加强地球科学学科建设,引技术、引理念、引机制,瞄准国际学术前沿,产出一流科研成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力争在科研产出、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要强化责任担当,提高地球科学学科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能力,从国家急迫需求和长远需求出发,主动承担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中。
姜治莹强调,要全面统筹协调,做好当前五项重点工作。一是要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保持清醒头脑,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慎终如始地对广大师生的生命健康负责。二是要全力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学院要积极行动起来,以编制学院“十四五”规划为抓手,广泛动员师生,形成发展共识、凝聚前进合力,发挥规划引领的积极作用,主动对接学校专项规划、积极承担学校发展任务,全面融入学校全局工作。三是要全力做好第五轮学科评估准备工作。要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到新一轮学科评估对学科、学院乃至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争当整合资源的地学表率、实现突破的标兵,推动学科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四是要全力加强“一流学科”建设工作。地质学作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双一流”建设学科群的支撑学科,要突出优势特色,加强交叉融合,为“双一流”建设周期自评总结添砖加瓦。五是要进一步凝练、继承和弘扬黄大年精神。地学学科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从李四光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到黄大年等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都是吉大地学学科产生的先进典范、地学学科闪亮的名片。这些吉大故事都是“三全育人”最好的教科书,都是课程思政最好的素材。姜治莹希望学校广大地学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理念,进一步凝练、传承、弘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精神,埋头苦干、接续奋斗,作出无愧本心、无愧祖国、无愧人民的新贡献。
副校长边铁,党委办公室、地球科学学院等相关部门、学院负责人参加调研。
04
吉林大学隆重举行2020年新生开学典礼
金秋的校园喜迎学子,丰收的季节播洒希望。9月21日上午,吉林大学2020年新生开学典礼在中心校区体育场隆重举行。校党委书记姜治莹,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张希,教育部高校党建工作联络员、东北大学原副校长王福利,杰出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得者、南昌大学副校长江风益,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冯守华,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君,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王胜今、张福贵,校教学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汉壮等出席典礼,与20081名新吉大人共同见证这一庄严而美好的时刻。开学典礼由校党委常务副书记蔡莉主持。
典礼在激昂的国歌和校歌声中拉开序幕。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利锋宣读《吉林大学关于表彰2020级新生入学奖学金获得者的决定》,根据《吉林大学新生入学奖学金评定及管理办法》,经学校研究决定,授予215名新生吉林大学新生入学奖学金,并予以表彰。姜治莹为新生入学奖学金获奖代表颁奖。
张希代表学校和姜治莹书记及全体师生员工,向2020级来自五湖四海的10270名本科生、7785名硕士研究生、2026名博士研究生表示热烈欢迎,向辛勤培育他们的老师和家长致以衷心的感谢。张希以《求实求真 追求卓越》为题,为全体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
张希在讲话中介绍了吉大师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以精湛的业务水平和可靠的职业操守,经受住突如其来的考验。他讲述了疫情期间,1094名吉大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奔赴武汉、满洲里、舒兰、乌鲁木齐等地,践行满腔热忱、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相关学科教师坚守科研岗位,从专业角度为应对疫情和公共治理建言献策;全校师生全面线上授课学习,圆满完成教学计划;遍布全球的吉大师生和校友们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力所能及地为国内外抗击疫情贡献力量,展现了伟大抗疫精神。张希勉励同学们见贤思齐,与这些抗疫英雄们一样,成为有家国情怀的吉大人。
张希表示,吉林大学是一所综合性重点大学,在理、工、农、医、人文社科等学科门类有着深厚的底蕴,学校提倡通识教育,有助于同学们建立完备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培养同学们健全的人格,有助于激发同学们创新创造的能力。他希望同学们能充分利用学校的丰富资源,人文社科的同学要增加科学思维,理工科的同学要增加人文素养。
张希强调,大学的教育不是把知识的篮子装满,而在于把思想之灯点亮,帮助同学们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品判性思维,具备追求卓越的品质。他希望同学们通过在吉大的学习,既能够独立思考,又懂得包容合作;既能大胆提出质疑和设想,又能通过理论或实践小心求证;既学习知识,又创造知识,响应社会需求,推动科技进步。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研究中坚守良知和诚信,坚守科学伦理的底线,绝不逾越学术规范的红线,求实求真、创新创造、笃定前行。
张希指出,求实求真是吉大的优良传统,创新创造是永恒的使命,励志图强反映了吉大人拼搏进取、追求卓越的品质。它们共同构成了吉大的校训“求实创新,励志图强”。大学教育不应过分强调外力的打磨,而更应激发学生内生的志趣。要勤奋,而且享受勤奋;要勇于进取,同时乐于进取。
张希表示,教育要培养学生至真的家国情怀,明确的志趣,懂交流、善合作,以及求实求真的科学精神。他祝愿同学们享受在吉大的生活,开心进步。
新生入学奖学金获得者、2020级法学院法学专业本科生贾子一同学代表本科生新生发言。她表示,一代代吉大人为后学新人树立了榜样,站在全新的人生起跑线上,必将紧跟时代的步伐,敏锐洞察时代律动中所蕴含的巨大机遇,传承吉大基因,锤炼吉大品性,做吉大的学问,奉献吉大的力量,做一名无悔于这个时代的新吉大人!
在校学生代表,国家奖学金获得者,2018级化学学院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陶淞源同学在发言中以“一二三”三个数字寄语学弟学妹。一是坚定一个目标:平和从容地去接纳困难。二是保有两种热情:对待学习科研的热情和对待生活的热情。三是践行吉大精神,传承光荣传统,深耕厚植、潜心涤虑,继续薪火相传、风雨兼程、砥砺求索,做有情怀的吉大人!
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专家、数学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张然教授代表教师发言。她与同学们分享了来到大学学什么和怎样学?她表示,只有树立家国情怀、培养独立精神、锤炼学习本领、学会团结友爱,练就一身适合自己的、学习知识的本领,未来面临挑战和选择时才能心无所惧;要努力坐住板凳,把冷板凳坐热,渐渐传递出温暖和能量,要克服自卑,永不丧失信心。
校友代表,1984届物理系本科毕业生江风益教授回顾了自己毕业36年的历程,并向母校深情告白。他将自己的人生信条:“多发光,少发热”与学弟学妹分享。他表示这句话有三层含义,一是要多发光就必须少发热,这样才能节能,这是LED科技发展永恒的追求;二是为人处事要多做实事,少头脑发热;三是科研选题、选方向要少凑热闹,做不一样的东西,做差异化的研究,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洋、只唯实。他恳勉学弟学妹们牢记使命、不负韶华、刻苦学习、打好基础,努力成为不可或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砥砺前行,在拼搏中演绎青春风采;播洒汗水,在探索中铸就人生辉煌。典礼最后,全体齐唱《歌唱祖国》,开学典礼在激情澎湃的歌声中圆满落幕。
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忠军,副校长郑伟涛,党委副书记冯正玉,副校长赵国庆、边铁、蔡立东,吉林大学校务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张向东,各职能部门、学院和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典礼。
据悉,开学典礼同时通过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网、学习强国客户端、吉林大学官方抖音账号、live吉大微信公众号同步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超10万人次。
05
校党委书记姜治莹会见北京校友会校友
9月16日上午,校党委书记姜治莹在鼎新楼会见了吉林大学北京校友会首席顾问、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吉林大学北京校友会会长、国机集团北京中润伟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学访,吉林大学北京校友企业商会会长、康乃尔集团董事长宋治平等校友一行。
姜治莹代表学校和张希校长对吉林大学北京校友会校友在母校生日的时间节点回到母校表示欢迎,对校友们长期以来对母校的关心、关注与支持表示感谢,向校友们在各自领域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并希望大家常回母校看看。姜治莹充分肯定了北京校友会在组织建设和活动开展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果,高度评价了北京校友会为母校和教育事业作出的积极贡献,他希望通过校友会这个载体,为校友与母校之间搭建更高层次的工作平台、情感平台,以此团结和凝聚广大校友。姜治莹表示,校友是学校的重要资源、宝贵财富,校友在社会上取得成绩、为国家作出贡献是对母校最大的回报,要进一步加强校友与母校间的联系、交流与合作,促进校友、学校共同发展。
姚景源对学校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对母校近年来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并详细介绍了北京校友会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了校友们的成长和发展经历。他表示,吉林大学北京校友会已经成为在京吉大人的校友之家,也是广大吉大学子实习、就业、创业的平台,更是母校在首都对外展示的窗口,广大校友通过各种方式回报母校,支持和促进学校事业发展,促进了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合作。姚景源代表北京校友会表示愿意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会见后,姜治莹同校友们参观了吉林大学宋治平体育馆。
北京校友会校友代表一行14人,吉林大学副校长边铁,党委办公室、校友联络和教育基金管理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上述活动。
06
2020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长春)举行
9月15-17日,由教育部、吉林省人民政府指导,吉林省教育厅、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承办的2020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长春)举办。来自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加拿大、蒙古、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韩国、瑞典等12个国家的近百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500位专家学者齐聚云端,共同聚焦后疫情时代的国际产学研用合作开展研讨。
开幕式上,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刘锦、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安立佳先后致辞。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校长维克多·萨多夫尼奇发来致辞视频。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姜治莹、吉林省教育厅厅长李晓杰、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杨晓慧、长春理工大学校长杨华民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高材林主持。
开幕式后,举办了“后疫情时代的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主题论坛,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副院长安纳托利·扎戈罗德尼,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信息技术、机械与光学大学校长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吉林大学副校长郑伟涛分别针对后疫情时代推动产学研用各领域国际合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主题报告。主题论坛由长春理工大学校长杨华民主持。
2020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与航空航天、地球科学理论与技术创新、地下资源钻采前沿技术、新农科建设与智慧畜牧业、俄国史学研究的方法论和前沿问题、光电子与激光技术、固态电池及相关材料技术等主题开设分论坛,通过学术研讨,对接产业合作,推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切实服务“东北振兴”,助推区域发展,共同推进合作共赢。
07
“吉林大学—昆士兰大学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9月14日,“吉林大学—昆士兰大学学术研讨会”通过线上平台成功举办。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和昆士兰大学校长黛博拉·特里(Deborah Terry)通过录制视频发表致辞。研讨会分别以“未来材料”和“后疫情时代的人类视野”为主题,来自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法学院、商学院、东北亚研究院、化学学院、管理学院、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美国研究所等教学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与昆士兰大学商学院、历史和哲学研究学院、生物工程和纳米技术研究所、化学和分子生物科学学院的专家学者,共同围绕上述主题做学术报告和交流研讨。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张广翠、社会科学处副处长张晓萌等出席研讨会。
张希在致辞视频中向积极筹备此次线上学术研讨会的两校同仁致以问候和感谢,他回顾了吉林大学与昆士兰大学过去十年间,在人文社会科学、理学、工学、地学等学科领域开展的合作交流成效。他表示,此次学术研讨会在全球暴发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通过线上平台举办,将为推动两校更深层次、更多元化的合作提供契机,希望两校专家学者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切实推动高水平人才培养,促进高层次科研成果产出。
黛博拉·特里在致辞中祝贺吉林大学建校74周年。她表示,两校于2010年建立校际交流关系,共享致力于提供世界一流教学和研究的理念,在生命科学、物理学、工程学、材料学、社会科学和法学等领域具有深厚的合作基础和巨大的合作潜力。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为高校敲醒了警钟,希望高校间可以深入开展国际合作,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在“未来材料”主题研讨会中,昆士兰大学生物工程与纳米技术研究所余承忠教授、伊德里斯·布莱克(Idriss Blakey)教授,化学与分子生物科学学院伊恩·金特尔(Ian Gentle),吉林大学化学学院、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林权教授、吴光鹭副教授,化学学院、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关卜源教授等先后就未来材料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享和深入讨论。
化学学院院长吕中元就“未来材料”主题研讨会做总结发言时提出,希望双方青年学者依托“吉林大学—昆士兰大学未来材料联合研究中心”继续深化合作,推动跨学科和前沿领域的科研合作。化学学院副院长刘堃同与会学者就双方科研合作进展和下一年度合作计划进行讨论,双方就充分利用线上平台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博士生联合培养等项目达成共识。
在“后疫情时代的人类视野”主题研讨会上,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何志鹏教授、经济学院副院长丁一兵教授、管理学院王向阳教授、美国研究所副所长王达教授,昆士兰大学商学院朱云霞副教授、历史和哲学研究院黛博拉·布朗(Deborah Brown)教授、经济学院雷努卡·马哈德万(Renuka Mahadevan)副教授、经济学院杜凯(音译)博士、商学院张坤(音译)等先后就后疫情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等跨学科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
何志鹏结合与会学者的发言进行总结点评,表达了吉林大学与昆士兰大学深入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的期望。在讨论环节,与会学者就报告中提及的相关概念、组织内部价值冲突的平衡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08
吉林大学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召开2020年第三次会议听取第六轮巡察工作情况汇报
9月17日上午,吉林大学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2020年第三次会议在中心校区鼎新楼召开,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并听取第六轮巡察工作情况汇报。校党委书记、学校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姜治莹,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学校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蔡莉,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学校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忠军,学校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巡察组组长、副组长、联络员,党委巡察工作办公室全体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李忠军主持。
会上,李忠军传达了中央巡视办、教育部党组印发的有关巡视巡察工作文件精神。他强调,巡察办要会同宣传部门做好党委巡察的组织、宣传、信息报送等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学校党委关于巡察开展、成果运用、议事规则等方面制度建设,在接下来的常规巡察、专项巡察和巡察“回头看”中,严格落实文件精神,促进党委巡察工作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学校党委第六轮巡察第一巡察组组长刘雪峰、第二巡察组组长张然、第三巡察组组长孟繁二、第四巡察组组长张广翠、第五巡察组组长刘昌松、第六巡察组组长杨宝泉、第七巡察组组长齐晓亮、第八巡察组组长刘效森、第九巡察组组长史成刚、“回头看”巡察组组长程钺分别汇报了本组巡察工作情况。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充分讨论,对各巡察组巡察工作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会后各巡察组将按领导小组意见建议修改完善巡察情况报告,向被巡察单位反馈巡察意见。
姜治莹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学校各巡察组以对被巡察单位党组织高度负责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动,高起点筹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着力发现被巡察单位在“四个落实”和推动内涵式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推动整改落实。学校巡察工作在加强学校党的领导、完善学校监督体系、化解学校治理风险、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和培养锻炼干部等方面实现了既定目标、达到了预期效果。
姜治莹对进一步做好巡察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一是要提高站位,用强烈的政治自觉推动巡察工作发挥巨大作用。要从中央战略布局、学校发展大局、干部发展全局来看巡察工作,坚持政治巡察定位、发挥政治监督作用,为学校事业发展保驾护航。二是要紧盯全程,用坚强的组织领导确保巡察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学校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和党委巡察办,要把巡察计划安排好,把巡察重点突出好,把巡察过程把控好,确保巡察工作在单位时间内达到预期效果。三是要对接实际,用扎实的成果成效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要紧紧围绕编制学校“十四五”规划、准备第五轮学科评估、筹备第十五次党代会、迎接中央巡视等重点工作进行筹划考量,让巡察过程成为推动学校建设发展的过程。
09
校党委书记姜治莹会见吉林省、长春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部门领导
9月18日下午,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姜治莹在鼎新楼会见了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喆,长春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林鹏飞一行。
姜治莹代表学校对王喆、林鹏飞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向省、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长期以来对吉林大学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抓好社会保险事业工作关乎民生福祉,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吉林大学将在省、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学校社会保险保障工作。姜治莹希望省、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部门继续加大对吉林大学的指导和支持力度,推动学校社会保险保障工作迈上新台阶,提升全校教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吉林大学将全力支持省、市社会保险事业工作,充分发挥学校独特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科技优势,为省、市社保部门提供科研、智力、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期待双方不断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互助互利、共同发展。
王喆对吉林大学近年来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赞赏,并介绍了当前省、市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情况及未来规划。他表示,省、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吉林大学的建设发展,进一步加大对学校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保障水平,让吉大教职工得到更多实惠和更好服务。
会见后,双方领导及相关单位负责人进行了座谈。
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养老保险处,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企保处,长春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综合处、朝阳分局等部门负责人,吉林大学副校长赵国庆、蔡立东,党委办公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上述活动。
10
校长张希到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考察调研
9月16日,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到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调研。
张希在座谈会上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并提出“四个面向”,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这为学院和学科建设指明了方向。他强调,“三农”问题关乎国计民生,学院要突出聚焦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为国分忧,努力为国家农业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
张希对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在长期建设发展进程中所取得的突出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评价指出,学院党政密切协调,在杰出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成效显著;通过优化学科结构、开拓仿生工程交叉学科方向,赋予了学科新的生长点;承担重大重点科研任务能力强,以任务带动了学科特色发展;发起成立国际仿生工程学会,产生了积极的国际影响。相关工作经验值得校内学习和借鉴。
针对人才培养和交叉学科建设,张希指出,学院教学委员会要牵头研究如何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好办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科之间要相互促进、相互借鉴,交融发展理念,以问题导向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他强调,学院要确立分类评价的相关办法,激励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积极性;修订研究生毕业标准,引导学生追求卓越;要注重科学伦理和学术规范教育,要求师生不逾越科学伦理的底线,守住学术规范的红线。
张希要求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对接学院发展需求,为学院和学科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希望学院以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为契机,坚持特色发展和发展特色,探索和完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为学校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作出更大贡献。
会上,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院长于海业汇报学院建设发展情况,学院党委书记杨宝泉汇报学院党建工作情况。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及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各分委会主任及学科方向带头人、青年教师代表等,校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研究生院、教务处、科学技术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处、资产管理与后勤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调研座谈会。
11
校党委书记姜治莹看望中国科学院院士冯守华
9月23日上午,校党委书记姜治莹来到化学学院看望慰问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冯守华。
在冯守华院士的办公室,姜治莹向冯守华院士扎根吉大,长期致力于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一大批优秀化学人才,为学校教学科研事业进步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表示敬意和感谢。姜治莹向冯守华院士详细了解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情况,认真听取关于强化产学结合,促进成果就地转化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向冯守华院士在新型无机功能材料方面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期待他和科研团队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和领军作用,在科学研究方面不断产出新成果,为学校发展再添助力,为国家富强再立新功。
冯守华院士对学校领导的关心表示衷心感谢,表示将继续关心关注学校事业,始终如一潜心教学科研,积极建言献策,加快成果转化,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党委办公室、化学学院、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相关部门、学院、单位负责人参加活动。
12
吉林大学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专项工作会议
9月8日,吉林大学在鼎新楼A910会议室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专项工作会议,校党委副书记冯正玉,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等16个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专项工作组牵头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由冯正玉主持。
会上,各牵头单位负责同志围绕牵头负责的各子体系具体任务,从当前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思路作了汇报。冯正玉对各牵头单位工作进展情况和取得成效表示肯定,并对各单位重点难点工作作了要求和部署。
冯正玉强调,要高度重视,提高站位。切实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引领作用,将思政工作体系放在事关全校事业发展的宏观站位上审视。要阶段汇报,稳步推进。按照时限要求,阶段性召开协调推进会,把问题研究深、把难题解决透,充分展现各单位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成效。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要分条目逐项研究制定推进落实的工作举措,建立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切实保证在预定时间内达成工作目标。要有问题思维,提出办法。针对思政工作体系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能解决问题的举措与办法。
13
吉林大学青工委开展“庆祝第36个教师节午餐工作坊”活动
9月9日中午,吉林大学青年教职工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青工委”)在中心校区鼎新楼开展“庆祝第36个教师节午餐工作坊”活动。校党委常务副书记蔡莉参加活动。
活动中,上届青工委委员、青年教师交流协会会长,拟任第二届青工委主任郭玉鹏教授总结了青工委工作,并对第二届青工委筹备工作进行介绍。
在自由发言环节,与会青年教师畅谈了青工委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和多学科师生互动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就青工委未来发展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蔡莉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大家的发言有深度、有高度、有热度,让人听后不仅感动,而且深受鼓舞。广大青年教师是吉林大学的未来,青年教师的个人成长和学校发展息息相关。她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刚做教师时的故事,用以勉励大家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借助学校搭建的良好平台快速成长。蔡莉对青工委的未来发展提出五点建议:一是要把平台定位准确;二是要发挥好平台的带头作用;三是要带动基层、形成网状布局;四是要塑造平台品牌;五是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蔡莉希望青工委不断壮大,让更多青年教师受益,共同成长。
与会青年教师还讨论了《吉林大学青年教职工工作委员会条例(讨论稿)》。
14
吉林大学召开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学生座谈会
9月15日上午,吉林大学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学生座谈会在中心校区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冯正玉参加会议并讲话。与会本科生和研究生代表分别表达了各自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认识,并围绕校园门禁管理、安全隔离措施、就业大市场、食品安全、快递寄收、基础设施、心理健康等发面进行发言,对学校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
冯正玉认真听取学生代表发言,同他们逐一交流。他表示,长期以来,学校严格落实国家和地方关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为师生的工作及学习生活提供便捷服务。学校对于学生代表反馈的问题高度重视,将进一步调研并协调各职能部门妥善解决,推出更多服务师生的新举措。冯正玉向学生代表的积极献言表示感谢,并鼓励他们广泛参与到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助力学校相关机制的设定与完善。
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教务处、保卫处、资产管理与后勤处、后勤服务集团、各校区学生办公室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15
校领导检查新生入学演练情况
9月15日,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冯正玉一行在中心校区检查新生入学演练情况。
冯正玉来到学校东门,检查了学生入校时排队等候、查验录取通知书、测温消毒、健康问询、身份核验、发热转移、志愿者引导等演练环节。在五月鲜花广场,冯正玉查看了身份核验证明、承诺书、一卡通、健康包、校园出入证、新生材料等新生物品,了解办理“绿色通道”的相关程序。在学生二公寓,冯正玉检查了新生进入公寓后测温核验、身份核验、办理入住等演练环节。在高风险地区新生留观点,冯正玉仔细查看了新生测温消毒、健康询问、核酸检验以及发热转移等演练环节。冯正玉与相关负责人现场查摆问题、调整方案、组织整改。冯正玉强调,要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量简化程序,缩短排队时间,确保降低人员密集程度。
检查演练情况后,冯正玉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对各个演练环节发现的问题一一进行梳理,各单位负责同志各抒己见,共同探讨调整方案。冯正玉指出,今年的新生入学不同于往年,要合理安排好人员和车辆进出校门等相关事宜,确保校内外交通安全畅通,坚决杜绝车辆拥堵现象。他强调,各单位要高度负责,协调好倒站车数量和车次,确保新生安全顺利入住公寓;要严格履行疫情防控工作相关手续,加强报到现场应急协调处置能力,组织新生家长密切配合,确保新生入学报到工作安全顺利开展。
校长办公室、学生工作部、教务处、资产管理与后勤处、保卫处、医院管理处、团委、各校区综合办公室、大数据和网络管理中心、校医院、后勤服务集团等相关负责同志陪同检查。
16
校团委组织开展“我爱吉大”主题团日活动
为了持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爱国力行、爱校荣校,9月16日,在吉林大学建校74周年之际,校团委组织开展了“我爱吉大”主题团日活动,多个基层团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庆祝母校74岁生日。
商学院团委组织团员参观吉林大学校史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回顾了自建校以来学校取得的光辉成就,学习了优秀校友的先进事迹和他们无私奉献、为国为校争光的拼搏精神。参观完校史馆后,同学们齐唱团歌、校歌。
公共卫生学院团委前往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纪念馆参观,了解历史,学习校史,感受创校之艰、建校之难。馆藏的文献和旧照片,把同学们带回到那段峥嵘年代。让同学们切身体会到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益求精,满腔热忱”的精神。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借助QQ空间平台,举办了“我爱吉大”主题摄影作品征集和采访活动。同学们的镜头里,记录着在吉大邂逅的点滴美景,文字中流露出对母校的深切依恋。
汽车工程学院团委举行“阅母校史册 为我吉庆生”线上校庆日活动,向全体学生播放校史讲解视频,发送校史馆VR链接,同学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了解各校区发展历程,同学们还展示了对学校的寄语和校园摄影作品,表达美好祝愿。
经济学院团委举行了线上“党史、校史、防疫知识竞赛”,旨在增强学生爱党荣校、同心战疫的精神,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次活动带领同学们重温中国共产党从建立到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重温吉林大学建校74年的光荣历史,强化新冠肺炎疾病防控方面的知识,从多个角度、多重视角设置题目内容,既注重考察学生对党史、校史、抗击疫情知识等基本知识的记忆,也注重考察学生对理论和精神的理解。取得良好成效。
参加主题团日活动的青年团员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要肩负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努力奋斗,砥砺前行。
17
吉大学子校庆日追忆学校先贤
9月16日,吉林大学学生会联合相关学院在校庆日通过清扫雕像、敬献鲜花等形式纪念学校先贤,勉励莘莘学子向先辈学习、继承发扬老一辈吉大人的优秀品质,弘扬吉大精神。
本次纪念活动于9月16日上午10:00在各校区学校先驱雕像处同时分别开展祭扫活动。学生代表们怀着对学校先贤的敬慕之心,来到吕振羽、匡亚明、李四光、饶斌、陈先舟、唐敖庆、王湘浩、余瑞璜、高鼎三、吴式枢、陈秉聪、于省吾、金景芳、马起、关梦觉、公木、高清海、王惠岩、张维达、白求恩、黄大年的雕塑前,分享先贤们的生平事迹、科教成果、情怀担当和精神品质,清扫先贤雕像,有序向先辈雕像敬献鲜花,表达对先辈们的敬仰之意和缅怀之情。同学们一同默哀追思,缅怀先贤的功勋与业绩、才略与风范。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行政学院2018级本科生王馨瑶说:“作为吉大学子,我们要牢记先贤风骨,发扬先贤精神,传承前辈们沉淀下来的优秀文化基因,努力成为吉大优秀文化的守护者、思想精华的传播者。”
化学学院2017级本科生翟梦坤说:“对先贤们曾经辛勤耕耘的驻足回望,令学子们立志让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遍布校园,矢志在学校‘双一流’建设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创新是最好的传承。我们每一个吉大人都会在传承先贤品质的过程中敢于创新,勇于改变,把新时代吉大学子的声音说得更嘹亮、传得更遥远。”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本科生王星皓说。
据了解,吉大学子校庆纪念日共同追忆学校先贤的活动已连续举办四年,是学校传承弘扬吉大精神,开展校史文化教育的重要活动之一。参加活动的同学们一致表示,要将先贤的事迹谨记于心,不忘初心,奋发图强,用实际行动书写新篇章,努力成为学校未来发展的开拓者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倡导者,为祖国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18
吉林大学多项作品在吉林省“共抗疫情 爱国力行”高校网络文化作品评选中获奖
近日,按照教育部《关于开展“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宣传教育和网络文化成果征集展示工作的通知》要求,吉林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会同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中心,组织省内高校开展了网络作品征集工作。本次征集共收到高校网络作品449篇,涵盖网文、音视频、书画、工作案例4大类,吉林大学多项作品在此次评选中获奖。
经专家评审,吉林大学视频类作品《召唤不许我多想》《逆行的背影》获一等奖;工作案例类作品《你说我听共情奋进》获二等奖;书画、摄影、海报类作品《武汉有我》获一等奖,《钟南山院士》获三等奖;文字类作品《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抗疫大考彰显中国力量》获一等奖,《代沟与反哺:疫情之下的两代人》获二等奖。
19
吉林大学召开2020年第十九次、第二十次校长办公会议
9月10日和9月17日,吉林大学分别召开2020年第十九次、第二十次校长办公会议。校长张希主持会议。
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吉林大学2020年国庆节、中秋节放假调整方案》。会议要求,在国庆节、中秋节期间,要进一步压实疫情防控责任,落实防控具体要求,重点抓好“离长审批”和“健康返校”环节,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校园安全。要落实好值班制度和“弹性工作”制度,加强各领域安全巡查,强化后勤服务保障。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基础上,为留校学生营造喜庆的节日氛围,加强爱国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吉林大学和日本国北里大学学术交流协议及其实施细则。会议要求,要加强与已有合作伙伴的联系,不断深化合作领域,拓展合作空间,通过合作质量的提升,推动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提高。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20
吉林大学召开援派干部人才座谈会
9月18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援派挂职工作的新精神和新要求,吉林大学在中心校区鼎新楼召开援派干部人才座谈会。校党委常务副书记蔡莉参加会议并讲话。
会上对学校年初制定出台的《关于援派挂职干部人才工作生活保障暂行办法》、近期修订的《吉林大学干部教师挂职办法》作了解读。
会上,第九批援派干部人才代表交流了援派以来的主要工作成果和收获体会。即将奔赴新疆、海南的第十批援派干部表示,将继续坚持党的领导,尽职尽责、不辱使命,以最大努力完成好工作,不辜负学校的信任。援派干部人才所在单位、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在发言中表示,将不遗余力支持学校援派人才事业,推动援派挂职工作更上一层楼。
蔡莉在讲话中对学校援派干部人才的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对他们的辛勤付出与无私奉献表示由衷感谢。她指出,这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任务,也是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援派干部应牢记政治任务与使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投身援派挂职工作,主动融入受援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共同探索推进双方在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合作,互动发展、互利共赢,树立吉林大学援派干部新形象,体现吉大特色。蔡莉希望援派干部做好角色转换,严于律己、锤炼作风、团结互助、勇于担当,提升业务能力,发挥自身优势,真抓实干,搭建起两家单位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蔡莉表示,学校将进一步贯彻落实细节,制定更为完善的保障制度,对援派干部及其家属提供更多支持与关爱。
第九批、第十批援疆干部,海南大学援派干部及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
往期推荐
吉大教师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2020-09-23
解锁吉大七大图书馆,攻略来了!2020-09-22
求实求真 追求卓越——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在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2020-09-21
小吉萌你好,老师有话对你说2020-09-21
组稿排版 / 董昕宁
封面图摄影 / 罗欣千
消息来源 / 吉大新闻网
出品单位 / 党委宣传部-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投稿方式 / jluxinmeiti@163.com
点分享
点点赞
原标题:《初秋资讯新鲜出炉 ,请查收!| 吉锦第60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