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叫四川 8633”;“呼叫四川8633”。
2018年5月14日7点08分,西南空管局的雷达屏幕上,忽然出现了A7700紧急代码。
经确认,发出这一代码的是正在执飞3U8633重庆至拉萨航班任务的四川航空机组。
空管局、成都双流机场以及同一航线的客机,在反复呼叫“8633”没有回应后,立即启动紧急预案,空管局调配六架飞机紧急避让,并且与军方取得联系。
原来,3U8633在起飞40余分钟后挡风玻璃突然爆裂,情况万分危急。
飞机的自动驾驶已经失灵,航班上128条性命全部握在机长刘传健手中。
此时,飞机已经进入青藏高原,稍有不慎就会撞向距离不足3000米的雪山。
而且飞机的高度足有9800米,机身所储存的氧气很快就会耗尽。
同时,空调系统失灵,窗外的冷风如同剑雨一般奔向机舱。
机身摇曳倾斜,如同浮萍一般,舱内温度也达到了难以忍受的零下40度。
好在机长刘传健临危不乱,在机组人员的配合下,经历千难万险,终于把飞机开回了双流机场,救下128人姓名。
经评估,在飞机遇险至降落的36分钟内,有32处可能发生的错误,如果刘传健失误一次,当场就会机毁人亡。
刘长健后来获得的荣誉称号数不胜数,而他着陆后,为何半年没复飞
军营练就的英雄机长
刘传健于1972年出生在重庆九龙坡的一个普通家庭,高中毕业后,进入部队锻炼,并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空军飞行员。
刘传健永远也忘不了,在部队的那些岁月。
在河北受训时,正值寒冬腊月,每天早上五点,他和战友们都会准时起床,在接近零下20度的训练场,只穿一条短裤,进行一万米的长跑训练。
刚开始,刘传健很不适应,可过了一个多月,刘传健爱上了这种在冬天大汗淋漓,头上的汗水凝结成冰珠的感觉。
当时的刘传健还不知道,这项训练会让他成为力挽狂澜的英雄。
2006年,自空军第二飞行学院退役后,刘传健进入四川航空公司当起了民航飞行员。
尽管客机的飞行难度比战斗机低出不少,但刘传健从不敢掉以轻心,他始终把每一次执飞任务当成第一次,总是那么小心翼翼。
一转眼来到2018年,此时的刘传健已经成了独当一面的机长。
2018年5月14日,刘传健驾驶着空客A319飞机,在副驾驶徐瑞辰、第二机长梁鹏和乘务长毕楠等九名机组人员的协助下,载着119位旅客,于早上6点27分从重庆江北机场出发,驶往雪域高原。
平稳飞行40余分钟后,飞行高度达到了9800米。
七点零七分,飞机突然发出一声巨响,右侧的前挡风玻璃毫无征兆的开裂。
民航客机的挡风一般由三层玻璃构成,在听见玻璃破碎的响动后,刘传健按照操作要求伸手触摸。
“不好,里层开裂了”刘传健的心里咯噔一下,对副驾驶说道:“我们的飞机,可能不适宜继续往前飞行。”
“成都成都,我是8633。”刘传健拿起对讲机,向地面管制部门说道。
“收到,收到,请讲。”
刘传健回答:“我申请下降高度。”
管制部门指示:“四川8633,下8400保持。”
刘传健接着说出了遇到的情况:“我现在风挡裂了,需要返航。”
空管部门赶紧询问:“8633是要返航重庆吗。”
“返航成都。”刘传健说。
“备降成都是吧?你先下8400保持。”
刘传健刚举起话筒要回答“收到”,结果“砰”的一声巨响,中断了他与地面的通讯。
紧接着,就是一阵哗哗的声音,整个右侧风挡玻璃全部飞出。
刘传健还没来得及反应,副驾驶徐瑞辰的大半个身子已经完全暴露在了窗外。
机舱内外,巨大的压力差将徐瑞辰的身体反了过来,头部朝上,上衣已经被风撕开了一道豁口。
刘传健的第一反应是伸手去抓他,可当时飞机的时速大于800公里每小时,刘传健想要抬手都非常吃力,何谈去拉回徐瑞辰。
刘传健回忆:“当时飞机的情况,比副驾驶还要危险。飞机正对着叠嶂的山峦,以50度的坡度,急速下降。我们的高度是9800米的高空,而底下的山峰都在6000米以上,相对高度是很短的。”
这就意味着,如果飞机不尽快调整飞行姿态,很有可能会撞向大山。
而且刘传健也产生了很强的生理反应,他比喻:“这种感觉,就相当于开着一个没有前档的汽车,以8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狂奔,整个身体都有种撕裂感,脸部也已经严重扭曲变形。”
除了人身,机身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巨大的轰鸣声如同山呼海啸,强烈的气流让机身来回抖动,好似无根的蒲公英漂泊在旋涡之中。
作为前空军飞行员以及有多年飞行经验的机长,刘传健的第一想法不是害怕,而是如何控制好飞机,让它从现在的失控状态变成正常飞行。
不过自动驾驶系统已经失灵,而眼前的仪表盘要么黑屏,要么只显示“Warning”。
刘传健临危不乱,他准备先下降飞机高度,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低温和缺氧会让飞机上的人全都丧生,不过下降速度不能太快,倘若如此,会使得飞机失控撞向山峰。
刘传健连深呼吸的时间都没有,一边调整着油门,一边更改着坡度,还要凭肉眼观测着环境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一丝一毫的失误,都会产生严重后果,因此,每做一个动作,刘传健都要经过精确的计算。
因为没有玻璃,刘传健的身体完全暴露在空气之中。
他一面忍受着零下40度的低温,一面承受着无氧可吸的痛苦。
在这种极度缺氧的状态下,30秒内就可能意识模糊。
其实,飞机上所有的氧气面罩都已经脱落,后舱内的所有人员都已经带上。
可刘传健在与生命赛跑,他根本抽不出多余的时间,哪怕两秒,去佩戴面罩。
刘传健说:“不是我不想去戴氧气面罩,而是飞机的平稳飞行,比我戴面罩更重要。我也不知道从哪里来了这股强大的力量,可能是飞行员的素养,也可能是责任感。”
刘传健能够明显的感受到缺氧,但他的意识还在支撑着去操纵飞机。
如果是常人,在如此极端的情况下,可能连动动手指都变得极为困难,何况是操纵飞机。
可刘传健曾经是一名军人,所接受的训练足以支撑他继续经受考验。
部队给刘传健带来的,不只是面对极端环境的超强身体素质,还有坚持不懈的坚强意志。
刘传健说:“一辆汽车,正在以1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而制动系统全部失灵。前方有一块无法躲避的钢板,有人会在距离10米的地方选择放弃;有人会在5米的时候选择放弃,而部队教会了我,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
同心戮力,谱写航空奇迹
在刘传健紧张有序的操作下,3U8633航班速度放缓,高度也逐渐下降,风挡玻璃爆裂一分钟后,压差趋于平衡。
外部没有吸力,而风从外面吹来,上半身悬挂在舱外的副驾驶徐瑞辰,顺着风又重新回到了驾驶舱。
刘传健用余光扫了一眼徐瑞辰,只见他满脸是血,上衣全部被撕裂,只有里面的背心,还算是完整。
至于第二机长梁鹏,在挡风玻璃破裂的一刹那,就拼命地想返回驾驶舱。
但这个过程非常困难,飞机正处于坡度状态,不断地颠簸与摇晃,还有强烈的对流涌入机舱,连站立都是奢望。
梁鹏扶着座位,亦步亦趋的向前摸索。
在抵进驾驶舱时,他向乘务长毕楠使了个手势,意思是:“我要进去”,毕楠心领神会,系紧安全带伸手去拉梁鹏。
此时的梁鹏不确定见到驾驶舱后会是怎样的一副景象,他最担心的是,机长刘传健和副驾驶员已经失能。
不过在进入驾驶舱的那一刻,梁鹏的心完全平静了下来,映入眼帘的是刘传健正在聚精会神的操纵飞机。
梁鹏的本能反应,是拿起了一旁的氧气面罩,给即将昏迷的刘长健戴上了氧气面罩。
刘长健的身上已经有了冻伤,梁鹏站在他的侧旁,不断地用手来回摩擦他的臂膀。
这种摩擦生热的方法作用可能不大,但给刘长健带来了莫大的心理安慰。刘长健明白,自己并非一人单打独斗。
梁鹏没有时间去想,机毁人亡的严重后果,他唯一的念头就是辅助刘长健驾驶。
梁鹏迅速在脑海中汇聚信息:飞往崇州,高度只能下到6600,他开始思考接下来该如何飞行,到了崇州又该怎样进港。
梁鹏赶忙抄起平板为刘长健导航,当然,在如此巨大的噪音下,语言交流根本不可能。
梁鹏只能找出坐标和高度,放大后,用手指给刘长健看。
除了辅助刘长健驾驶,梁鹏也一直在给予他心理安慰。
每次得到刘长健的回复,梁鹏总是坚定的点点头,同时必出“好”或者“OK”的手势。
紧接着,副驾驶徐瑞辰也醒了过来,尽管脸上和身上都伤痕累累,可他还是忍着剧痛,继续操作起了飞机。
在梁鹏、徐瑞辰的配合下,刘长健渐渐地找回了状态。
他走的每一步目标都很明确,先从山里,飞到山外;再从山外,飞到机场,最后再考虑如何进港。
沉着冷静的刘长健,最终把飞机开出了青藏高原。飞行高度下降至3000米,氧气回来了,温度也上来了,但更大的困难也来了。
相比身体,更难恢复的是心理
因为不清楚飞机的受损情况,反推设备也已经失灵,电子设备又无法提供辅助驾驶,飞机在降落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危险。
所以在看见跑道的那一刻,刘长健的第一反应不是兴奋而是思考。
刘长健设想,如果在降落时飞机失控,一定要往草坪方向驶去,尽最大努力保证生存率。
尽管做了最坏的打算,可刘长健他们还是不愿轻易放弃,在机组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飞机终于平稳地降落在了跑道。
短短34分钟内,川航3U8633号航班,经历了青藏高原上的争分夺秒,又经历了急速下降的命悬一线,当真是惊心动魄。
好在,航班上的128人只有两人有明显受伤情况,在入院治疗后很快获得了康复。
尽管刘长健的身体并无大碍,可他却大半年不曾进行过飞行任务。
直到2018年11月16日,刘传健才再次担任机长,率领“英雄机组”执飞川航3U8883成都至北京的飞行任务。
关于刘传健停飞半年,坊间一直传闻不断。
其实,刘传健的身体恢复的很快也很好,而没有飞行是因为接受了心理治疗。
川航为刘传健等机组成员,请来了国内知名的心理咨询师,定期为其开导,以免他们落下心理阴影。
其实,接受心理疏导除了机组成员,还包含所有的乘客。
在确认刘传健等机组成员恢复无误,川航再次授予了他们执飞任务。
回忆起2018年险些发生的空难,刘传健早已平静如水,他说:“人生中难免有些坎坷,波折,其实没必要刻意去想什么如果。”
在2019年,刘传健从重庆调往成都,身份也从机长,变成了川航培训部的副总经理。
在2020年初,刘传健还主动申请执飞川航3U8101次航班前往武汉救援。
在2022年冬奥会开幕前夕,刘长健接到任务,赶往颐和园担任火炬手,亲身参与了火炬传递。
2023年,刘长健又被评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不久后,他前往中国气象局航空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产学研融合指导委员会,担任副主任委员。
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前,刘长健再一次作为火炬手传递了第二棒。
正因为刘长健在“5·14事件”中,表现出的淡定从容与超强的责任感和毅力,让人钦佩不已。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身在气象局,相信以刘传健的品行与担当,也能继续航空事业添砖加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